專家告訴你回答孩子性提問的五大原則
胡萍
兒童性心理發(fā)展和性教育專家
第五個原則,盡量減少和避免與舊文化的沖突

因為在我們的傳統(tǒng)性文化中,孩子間談論生殖器的時候用“雞雞”等俗稱來代替,是能夠被眾人所接受的,但如果說成“陰莖”“生殖器”,則被視為另類,不被大眾所接受,而且會令父母感到非常尷尬。所以父母在告訴孩子生殖器的名稱后,可以繼續(xù)用大眾對生殖器的俗稱與孩子交流。
比如前一個例子中小魚的爸爸可以在告訴孩子生殖器名稱后,不要再用“陰莖”或“生殖器”,而是用“牛牛”繼續(xù)與孩子交流。另外,對于生殖器的一些結構名稱,我們可以用替代的名稱與孩子交流,例如把陰道稱呼為“生命通道”。這樣,孩子在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就會模仿這種說法,從而減少與傳統(tǒng)文化的沖突。
如果孩子因為知道了生殖器的名稱而興奮不已,激動地到處宣講,父母可以告訴孩子:“不可以這樣!生殖器是每個人自己的秘密,不可以隨便說。你和媽媽知道就行了。”這樣說孩子就會聽。
每個媽媽對孩子問題的回答都有自己的方式,根據(jù)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家庭的文化背景,采用不一樣的方式幫助孩子,我們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來應對孩子千奇百怪的問題,但我們有一個永恒不變的原則,那就是不可以欺騙孩子,不可以因為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而打罵孩子。
0~6歲孩子性發(fā)展的3項任務
孩子在不同的階段,有不同的性發(fā)展任務,0~6歲是孩子性發(fā)展的發(fā)芽階段,主要有以下3項發(fā)展任務:
1.性欲的發(fā)展。孩子的性體驗是從口唇開始,經(jīng)歷肛門的性體驗,然后發(fā)展到生殖器,最終形成以生殖器為統(tǒng)治地位的性欲方式。
2.性別意識的發(fā)展。嬰兒出生后就開始了性別認識,從父母特質認知男人和女人的不同,孩子3歲左右開始確認并理解自己的性別。
3.性的價值觀雛形形成。在這個時期,父母向孩子傳遞的性價值觀,是孩子將來形成健康開明的性價值觀的基礎。6歲前孩子建立的性價值觀是:性是自然和健康的。
孩子提出了關于生殖器的問題,說明他的認知已經(jīng)發(fā)展到了解這個問題的水平了,父母對孩子的問題必須正面回答,不可以逃避和推托。在這個過程中,父母要傳遞給孩子的觀念是:生殖器是人類生命繁衍的器官,是神圣而圣潔的器官。
分頁導航
© 版權聲明
《父母世界Parents》獨家原創(chuàng)文章,歡迎轉發(fā),請勿轉載。未經(jīng)允許轉載,追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