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孩子身、智、心同步增長
人必須同步增長:身體、智力、心靈
假如一個人是一棵樹,要被培養(yǎng)起來的話,樹根就是人的心靈之根,或者我們也叫它人格,樹干是身體和智力。如果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心靈、身體和智力這三部分不同步發(fā)展,不同時培養(yǎng),那么這個孩子就沒有培養(yǎng)成孩子本性和孩子的觀念。我所說的這些,當然不是說把孩子培養(yǎng)成一個好人,最后成為一個弱智的人,不是這樣的。
我跟大家講的道理是一個天才是如何教育出來的。沒有一個天才的家長會全天地讓孩子學習,學小提琴、學鋼琴、學數(shù)學、學語文,其它的一概不管,我看了所有教育理論根本沒有。并且我自己的實踐,我的家庭實踐,我自己教育孩子的實踐,教育弟弟妹妹的實踐,我覺得那樣是不可能的。在這個世界,除非那個孩子是極端弱智。一個人的智力的發(fā)展,比如說他的知識、邏輯、思考能力的發(fā)展,和他的身體健康發(fā)育,和他的心理,包括他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、責任心、他的愛心、同情心、對社會的關愛、對人生關愛、對自己的態(tài)度等等,這些必須同時同步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。這是目前中國家長教育的最大誤區(qū)。
我們都認為這個重要,整天給孩子補鐵、補鋅,那個重要,然后一天從早到晚大半夜地跑,讓孩子學習。我們可以這么認為,假如有二十個功能,現(xiàn)在先把前十個功能關閉,先用剩下的這幾個功能?人并不是這么回事,人的成長必須與這些同步增長。澳大利亞的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如果一個生命的根出現(xiàn)了問題,那么所有這些都不必談了。在早期教育中,任何一個孩子可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亮點,也可能是這個世界的一個暗點,他可能成為對這個世界有價值、有貢獻的人,也可以成為對這個世界的罪人。關鍵在于生命之根的教育。”
如果說一個人在他的早期生活中找不到自我價值,沒有被關愛,沒有被無條件地愛,沒有被尊重,自我價值確定不起來。那么這個人,一定是“根”出現(xiàn)了問題。身體發(fā)育得再快,那么恐怕也是有害的,智力發(fā)育跟不上根本不行。我們試想一下,如果隨著肉體的增長,孩子到了十四五歲時,家長拼命地不許他看有關接吻的鏡頭,有關那樣的小說。我想問你一下,你的孩子從哪里會學會那些?如果在這個時候會適當?shù)匾龑?,讓他知道人世間這些事情,讓他知道男女之間有別。人是怎樣來的,消除了他盲目的好奇心,消除了這些不應該有的好奇心,他反到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,根本不會學壞。
我實事求是講,我到十二三歲已經(jīng)知道人是怎樣來的,我也并沒有學壞。孩子到十二三歲產(chǎn)生感情,這很正常??!但需要你去引導,引導他和男同學和女同學正常交往,在交往過程中告訴他應該注意哪些。而如果你說不行,不就引起他的反抗了嗎?他不出去了,在家里想,在人的腦海里,天堂可以變成地獄,地獄可以變成天堂。在人的腦海里反復出現(xiàn)一個鏡頭,他的精神世界就可以變成真實的,這樣對孩子來說害處就太大了。實際上,精神病就是這樣產(chǎn)生的。往往反復播放一個鏡頭。比如反復播放一個惡劣的鏡頭,在他的精神世界里,這就是真實的。所以孩子到了這個階段,相應的精神營養(yǎng)家長就該負責了。什么時候人應該有信心?應該做什么事情?事情有多大害處?你自己與異性正常交往就可以了,我完全贊成這種做法。聽說孩子在搞對象千萬別著急,孩子這種交往是正常的。他們應該知道,這個世界還存在和你不一樣的人,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樣的,男孩和女孩交往就一定有惡劣行為?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,只要你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是有自尊的人,是有自信的人,是有責任心的人。這是前提,如果這些都沒有,那麻煩可就大了。我記得曾經(jīng)有一位父親,大女兒十八歲,小女兒十六歲,媳婦死了,他的兩個女兒特別漂亮,父親就覺得他的兩個孩子出去隨時會被人強暴,所以最后他把孩子鎖在家里,一鎖十年,不讓孩子見任何人。十年后,兩個孩子出來后,還是十二三歲時的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態(tài)。
說實話,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,很大程度也是考驗父母的勇氣。比如說,我的女兒十五六歲,不讓她一個人上街,剝奪了她對生命的探索。所以,允許她自己上街,上街又可能會遇到壞人,只要你跟她說:“上街時,和那些不熟悉的人,陌生的人,不要隨便搭話。要往人多的地方去,遇到壞人要找警察。”教一些孩子成長的方法,該去的讓她去。我說的也就是,孩子要讓他同步成長,心靈要成長,不要把責任心當神話。如果他的行為對別人一點沒有影響,能有責任心嗎?你從來不讓他照顧一些年老的人,照顧別的孩子,照顧父母,他從來沒有看到他的行為對別人產(chǎn)生過影響,上哪會有責任心,責任心是你教出來的,后面我們還會講到。
© 版權聲明
《父母世界Parents》獨家原創(chuàng)文章,歡迎轉發(fā),請勿轉載。未經(jīng)允許轉載,追究法律責任。